案例回顾:
赵女士,34周岁,医院化验室化验员
像不少接近中年的女性一样,赵女士不会开门见山地阐述自己的心理问题,而总是用迂回的方式。所以咨询师也习惯了“小中见大”,从看似平常的事件剖析她们的内心世界。
“别人问我,你们家就住在单位旁边,走过来只有5分钟,最近怎么会几次迟到?是呀,我也觉得有点奇怪,搞不懂自己了。”咨询师觉得可能是她比较疲劳,睡眠质量不好,早上起不来床。赵女士却否定了我的猜测。她说自己还是很早起床,为先生和女儿准备早餐,送他们走出家门。但是以往她完成这些工作,就会赶快收拾一下,掌握好上班刷卡的时间出门。但是她现在不对劲了,反而是坐到电视机面前,身体不想动弹了。而且,眼睛看着电视,却不知道电视节目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就这么呆坐着,直到迟到为止。
咨询师问她是不是在单位里碰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她想了半天,发觉人际关系也没有什么变化。她们的化验室一共6个人,分工职责都是清清楚楚的,而且,大家还都能超越分工,互相协作配合。至于赵女士自己分管的工作,最近也没有发生什么问题和差错。
“虽然,我没有什么官职头衔,但要论资历,在这间化验室进进出出12年,我也算是第二位的老资格了,与大家相处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咨询师又问她最近医院的工作环境有什么变化,她说工作业务基本上还是老一套,不过,医院的气氛稍微有点儿变化。
“门诊大厅里挂了‘学习xxx’的横幅标语。”
“这个xxx是谁?”
“一个护士,我们卫生系统的先进标兵。现在市里发出号召,要求全市所有医务工作者都要把她作为自己的工作榜样。”
于是,赵女士化验间的玻璃窗上,也贴出了为病人服务的公约,欢迎病人随时监督工作,还写上了医院的患者投诉电话号码。经过提醒,赵女士发现心里确实有些紧张,因为化验室的工作结果是数据,时时刻刻都需要一丝不苟,所以她一直不敢松懈。她也曾担心自己的健康可能出了什么状况,可是经过自己医院的各项检查,结果还是正常。
通过分析,咨询师认为赵女士的主要问题是有感受性过剩的倾向,即对医院学习先进的环境过于敏感,无形中自添了压力。我告诉她,虽然没有查出什么实质性的疾病,但长期以来,一个人肩挑工作和家务两副担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疲劳,只要好好休息,就可以缓解目前的症状。
心理名词:职业倦怠
心理解读:
有些人没有任何具体的原因,只是心情沉重、不舒服,感觉做什么事都没兴致;家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工作也不是不顺利,没有什么失败或失误,人际关系也不坏;自己对工作,对周围环境,对他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满。但是早晨醒来,想到要上班,要出门,就心不在焉,身体不想挪动,甚至最好能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同时,有的人还伴有一系列身体症状,比如头痛、肩痛、头晕、疲劳感、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等。
我们如果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千万不必紧张,这不能说明你身上发生了什么特别的问题。像上述这样的身心感受,这样的经验,可能许多人都有过,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据统计,四五个女性中就有一个,而男性大约十个人里才有一个。其实,这就是“职业倦怠综合征”的典型表现。美国精神学家弗罗登伯格称这种对职业的低落抑郁情绪为“烧尽(burn out)”,以此来表现劳动者对工作的倦怠。
如果遇到没有具体理由的职业倦怠的情绪,首先可以考虑的原因便是慢性疲劳。很可能是长期的、不明显的工作上的紧张压力所形成的疲劳,在积压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反映。而且,许多人的表现常常还是一时性的情绪变化,即一时性的忧郁,一时性的低沉。它像天气变化那样,不会永远继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流逝,情绪会自然地改变,恢复正常。
但是,如果这样的状态,在短期内不能自然恢复的话,也许就需要你冷静地进行反省并分析原因了。例如,对身体方面不舒服的部位、时间等进行确认;工作方面虽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不想上班,是不是工作量太多了?或者,是不是工作对自己缺少吸引力?如果是的话,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没有吸引力了,原因是什么?等等。
然后,针对原因,寻求缓解的途径方法。如果有的人进行理智的自我分析有些困难,也许就可能需要心理援助。所谓心理援助,实质上是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能尽快地找回自身的恢复能力,也就是自我消解职业倦怠感的能力。
发生这样无特别理由的失去工作动力的现象,还可能和人的个性有关。有的人多愁善感,个人的感受性特别好,富于想象,比较敏感,比较细心,外界稍有一点动静,心情就会起变化。有的人喜欢自我否定,思维方式上往往有负面倾向;也就是经常过高地估计别人,过低地评价自己,感觉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甚至有依赖性。
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但是有些人工作内容、工作场所几乎没有变化,而自感自身的工作业绩已无法超越,去达到环境要求的某种高度,从而在无奈、无力的情况下,有可能对工作的兴趣减弱。要改善这种消极的状况,就要给自己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参加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业余活动,以此来弥补工作内容一成不变带来的乏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