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儿子有尊“保护神”——隔代教养

发布时间:2018-09-11


案例回顾:

X,男,13周岁,初中生

学习做家务,是儿童成长的一个良好教育方式。通过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增强社会能力,这是绝大多数父母都懂得的道理。不过,还是有位家长向咨询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该不该让我的孩子做家务?”咨询师感到很诧异,因为这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不过,那位焦急的母亲解释说:“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二,我让他做家务,他好像很不乐意。”

原来,白X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在五年级的时候,父母才把他接回到身边。孩子的母亲也看过一些家教方面的文章,知道许多孩子因为家长的溺爱,上了大学都不能自理,所以要求他很严,但他很不情愿,有时就提出要回奶奶家住。他每次从奶奶家回来,就更不听母亲的了。

通过交谈,咨询师感觉到这又是因隔代抚养给家庭教育造成的困惑,孩子交给老人抚养,与父母接触的机会少,亲子关系就会逐渐淡漠。所以,家长与孩子之间内心就会形成一种僵持或抵触情绪,家长对孩子挑剔,孩子感觉不到被疼爱,他会认为爸爸妈妈嫌弃自己,因而表现出表面顺从,但内心抗拒的态度。作为家长,这时就要试着与孩子多沟通。但是这位母亲还是有自己的难题:“怎么沟通呢,有时和他谈话,他也听,但就是不照着你说的去做,有时一段时间表现很好,但只要回一次老家,回来后表现得就更差,并且吵着要回去跟她奶奶一起住。我告诉他,你喜欢与你奶奶住在一起,那你就要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工作把你奶奶接到你那儿不就行了。”

事实上,空洞的说教、遥远的事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咨询师又了解到,这位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专制,管孩子太多、太琐碎,不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这也是使孩子反感的原因之一。中国的父母是对孩子照顾最周到的父母,却不会、不愿或者说不善于告诉孩子“我们爱你”,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之一。对于已经上初中的孩子,有着不输于成年人的理解力,只要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对你要求严格,也是一种爱”,相信许多孩子都会理解的。

最后,咨询师告诉这位母亲,虽然她与婆婆之间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有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指责他的奶奶,因为他和奶奶的感情很深,他内心不允许别人伤害他所爱并且疼他、爱他的人,他会本能的站到奶奶一边,对母亲产生一种敌视的态度,反而增加母子之间的距离。

 

心理名词:隔代教养

心理解读: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常常将孩子交给祖辈抚养。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情,能更好地照顾孩子,同时让老人因为抚养孩子有事可做,而内心充实,可谓一举两得。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农村夫妇两人都外出打工的家庭和城市双职工的家庭。据调查,目前我国约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

孩子由祖辈抚养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较之父母抚养,隔代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老人都比较慈善,再加上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祖辈倍加关爱,什么事都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培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隔代抚养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时甚至是终生的。等到家长察觉到问题,意图按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好的教育时机已经失去了。

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隔代抚养一般会导致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首先,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严重地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第二、老年人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引起人格的偏离和暴力倾向加剧。

第三、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地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与行为的障碍。

第四、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容易产生社交恐惧症。

所以,父母们不管有多么忙,都应尽量自己亲自抚养孩子,将孩子放在自己家里养育。

上一篇:(五)我的孩子成绩差——儿童学习障碍 下一篇:(七)管教不听话的孩子——逆反心理